Monday, October 31, 2011

培一迁校@星洲日报20111030


楊秀崇:土地主權未有定案‧培一續使用舊址

  • 培一舊校址將繼續使用到10月18日放假,之後將改作其他用途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學生與校長一齊動手搬桌子,準備遷去“新家”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主要的大櫥和打包好的文件,在大家的努力下,一一被搬上羅里準備運去古魯蒙的培一新校園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培一課室里現有的桌椅都已經很殘舊,明年開學新校園將有新桌椅用了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培一的古魯蒙新校園門口,如今仍未掛上招牌,仍然只掛招生布條,以致許多人仍不知此處是一所新的學校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學生候車處的石椅,在太陽曝曬之下,感覺熱不可當。此處的有蓋候車亭與走廊,仍在尋找熱心人士贊助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教師辦事處的新桌椅五顏六色,來自私人界的報效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蘇德招:培一新校園花了不少功夫進行綠化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楊秀崇證實培一遷入古魯蒙新校址後,將實行“一校兩址”的方式,繼續使用原校址。(圖:星洲日報)
3 of 9
(馬六甲30日訊)剛從外國回來的培風一小董事長楊秀崇證實,培一遷入古魯蒙新校址後,將實行“一校兩址”的方式,繼續使用原校址。
對於位於東圭納的培一原校址的土地主權問題,楊秀崇說,至今未有定案。
“真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由於未有定案,我們和培風中學曾有君子協定,在未有定案前,不會向媒體發表談話。所以我不想對這個問題發表談話。”
至於主權問題該如何才有定案,楊秀崇說,他也不知道。“大家都靜靜,沒有再談,我也不知道要怎樣。我看,除非找第三者來協調。”
對於培中曾提及有意收回土地改作培中教學用途,楊秀崇說,培中最近有增建校舍,應該已經很夠用。而且,培一校舍屬於小學,未必適合中學使用。

晨鐘夜學也需遷移
對於有78年歷史的晨鐘夜學是否也可以在培一原校址繼續辦下去的問題,楊秀崇說,晨鐘夜學的學生已經不多,如果晨鐘夜學要繼續辦下去,可以遷到其他學校去進行。
“培一原校址將有其他用途,恐怕沒有多餘的空間給他們上課。而且,往後這裡將不再有守衛,不方便讓人進出。”
楊秀崇透露,晨鐘夜學曾經向附近的培德學校作出詢問。
“今早平民小學董事總務梁德宗也打電話給我,聲明如果晨鐘夜學要遷到平民學校,他們無任歡迎。”
所以,他認為晨鐘夜學要遷去其他學校繼續辦學,應該不成問題。

原校址充作六用途
楊秀崇說,培一原校址將辦安親班和補習班,已經有校友和教師在著手進行工作。
該校董事會日前會議議決改建原校址的部份課室作為以下新用途:
1.董事會辦事處——處理兩所校址日後的建設及發展
2.校友會辦事處——讓校友們有個正式的辦公室以聯誼分散世界各地的校友們
3.會議室——可容納50至100人,方便五校日後聯誼、各校三機構舉辦會議及承辦活動
4.圖書館——供附近居民免費參觀與閱讀
5.培一文史室——收集及展示我校發展圖文集、人物集、物品、照片等
6.安親班及補習班——由董事會及校友會負責管理,以廉宜收費造福附近孩童
楊秀崇說,已經有慈善機構接觸他們,願意提供資金給他們辦圖書館,他們將繼續跟進這樣獻議。

六校已經分家
至於六校董事會是否已經分家的問題,楊秀崇說,六校董事會現在只是董事聯誼性質。
“因為培中要獨立,所以剩下我們五校,也要各自獨立。”
他說,五校董事會如今也必須各自找各自的贊助人。
“所以六校董事會除了聯誼,沒有其他。”

意外獲贈辦公室桌椅
培一的古魯蒙新校舍即將在新學年啟用,政府撥款只夠硬體建設,軟體建設仍有待籌措,例如學生候車亭與車蓋走廊等。
對於新校舍的設備問題,楊秀崇頻呼幸運,意外的獲得準備遷入新辦公室的私人公司贈送家具,省下教師辦公室40人座位的數萬令吉家具費用。
從該公司也搬回不少大櫥,及可上鎖的儲物格。楊秀崇說,這些可上鎖的儲物格,日後可出租給學生,學校也可有一些收入。
學生的新桌椅,也獲得私人界的捐獻,共有400張桌子和500張椅子。
該校目前共有33名學生,明年開學就增加到160人。
“現在還在煩惱的是雨蓋走廊和候車亭,希望也可以找到商家贊助。”
該校的校門口招牌,仍然未做好,如今只是掛著招生布條,導致一些人相信,該區居民仍然不知道這裡將有一所華小。
“我們有向教育局提呈緊急撥款申請,要求再增加15萬令吉費用。”

“搬家”工作繼續進行
培一明年將在古魯蒙新校址開始新學年,“搬家工程”於上星期日開始,本星期日繼續進行主要家具的搬遷。
今早的搬遷工作,在校長李秋英、校友會主席蘇德招、董事總務歐陽鳳娟、教師和學生及搬運工作人員的努力下,吃力的進行著。
歐陽鳳娟說,搬家已經很辛苦,搬學校更大工程,可能還要花幾天時間。
蘇德招說,新校園空間寬敞,加上做了很多綠化工作,新校園的環境肯定比舊校園好很多。
今天大家努力的從舊校舍搬了許多大櫥小櫥,及許多打包好的文件等,搬到新校園還有一大番整理功夫,真是不容易的工作。(星洲日報/古城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